新闻中心

统一认证标准体系有助于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发布时间:2018-05-31 / 来源:新疆认证网

  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三大绿色债券发行国之一,全年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合计约2500亿元。在境内,有76家机构发行了113只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绿色ABS)等各类绿色债券,总规模达2083亿元。
 
  “由于具有更强的执行力,中国政府的政策和监管框架在绿色金融领域可以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更有力的指导。”戴青丽举例说明,此前,中国设立了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试点的良好运行为全国统一碳排放市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使得碳交易标准不仅仅在中国落地,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变成一种国际标准体系。另外,中国已成为科技金融领域最大的市场,创新模式不断孵化,这方面也可与绿色金融实现很好的结合。其中,蚂蚁金服的蚂蚁森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已经拥有3亿参与者,是借助金融科技推动可持续发展非常好的模式,且有可能实现商业化。
 
  标准体系不统一制约绿色发展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统一,是现阶段制约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因素。戴青丽对此也持认同态度,她认为,这种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如何定义绿色投资、绿色标准以及什么才是可持续的企业。“不同的金融机构对‘绿色’有不同的解读,使其借贷标准产生很多层面上的差异,当然也可能会存在监管套利的行为。”她强调。
 
  “绿色标准的认证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这一问题在国际上也还在探索并致力解决。”戴青丽告诉记者,在绿色金融体系中,标准统一的认证体系是判断何为“绿色”的基础。然而,如何定义一个公司是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以及如何鉴定哪些行业是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当下仍然没有统一标准。在她看来,不同行业的绿色标准可能不尽相同,全球是否最终会达成一套统一的标准也尚无定论。但就她所观察到的,在建筑能效方面,中国有机会去制定这个标准。
 
  当然,在“一带一路”沿线推进绿色金融同样重要,由于投资目标国的国情各异,环境标准不相统一,使“绿色金融”的识别、沟通与管理存在诸多障碍,加大了投资的不确定性,也令这方面的推进速度相对较慢。
 
  据行业知名人士认为,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可以在上述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银行能够制定其他银行都会追随的标准,而且会使得绿色金融主流化,帮助绿色金融建立成熟的架构。”此外,跨国银行需要制定标准,不仅需要自己实践,还要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伙伴一起推进。就这方面而言,中国金融机构需要设定高标准,不仅要透明,而且要保证标准可以得到执行。
 

更多新闻中心信息,请致电新疆认证网官方客服热线:13369660367 / 13899906370 0991-6697815,新疆5000家企业的共同选择!

新疆新闻中心相关资料


收缩

在线客服

咨询热线

  • 客户服务:0991-6697815
  • 客户服务:13369660367